110清大材料所、交大材料所、成大材料所,相信高點,一年三榜不是夢,陳彥霖 成大材料,研究所考試心得,高點有一套!
瀏覽器新版本通知前往更新開啟網頁
考研成績
成大材料所正取21
物理化學47 材料熱力學64 材料科學72.5 英文66 (只後刷20%)
(英文不計分,只須通過最低門檻) 平均加權成績61.17
正取最低錄取53.67 備取最低錄取13.83
清大材料所正取
理工一(物理化學) 131.25(滿分200)
理工二(材熱工數) 65(滿分200)
理工三(材料科學) 152(滿分200) 總分348.25
最低錄取總分185.5
交大材料所正取
材熱55 材科71 總分126

台大材料所
今年撞成大材料所,卒仔不敢考

準備方式
大三下
本來想說寒假完就要開始爆看材熱,但計畫總是趕不上我的惰性,所以三下時我基本上就是輕鬆修學校的課,然後回家沒事的話就看一片材熱,不是一堂喔是一片,根本超廢,但其實因為材熱前面比較多簡單的概念,所以就把三下當成是考研的暖身吧,先熟悉正中酷酷的口頭禪、還有一直重複的講解習慣,當然還有鬼到不行的板書,總之就是讓自己輕鬆地先上軌道。
期間進度:材熱20多回
暑假到考前的進度
我整體的讀書進度偏廢,然後我清楚知道自己是衝刺型的選手(越接近考試會越認真也會越強的那種),到了大四讀書讀起來也沒有像高中一樣的衝勁,因此我認為可以循序漸進的找到最好的讀書方法。我想應該蠻多人是會想要穩穩規劃進度然後考前就輕鬆複習,但我偏偏就是活在當下,腦袋裡只有今天要讀什麼,但也常常讀不完,然後要建立一個觀念:研究所考試是不可能讀完的,你能做的就是一直讀到進去考場前一秒。所以我就把我準備的過程打下來跟大家分享(覺得好的可以用,錯的就別重蹈覆轍),但個人認為大家的準備方式差很多,最好是可以多方參考學長姊的心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我的過程就僅供參考喽。
暑假到9月底:
基本上是一天看一堂VOD(等於是三片),讀到後面就知道這樣的進度根本超爛超輕鬆,所以我大概是8月中看完材熱、9月底看完材科。因為我不喜歡看別人的字跡,而且每個人整理的方式不太一樣,所以材熱和材科的板書全都是我自己手抄,優點是我自己看的舒服,而且老師每一年講解的內容會稍有不同,但都大同小異;缺點就是花的時間真的很多,加上我有強迫症圖一定要畫很好看,因此就比較沒效率一點。綜合所有觀點,我建議如果可以接受看別人的筆記,其實可以看補習班現成的筆記就好,這樣會快很多。
10月期間:
這個算是最廢的時期,我只有做兩件事情:複習材熱到容易熱力學前和看一遍Callister材導中譯本,老實說從現在看回去覺得那時候在做白工,因為心態上沒有很認真,材熱前面就無聊看一下而已,觀念都沒有看熟;中譯本是一天看一章,剛開始內容真的只能用掃的過去,盡量畫上一些重點,但基本上記起來的東西大概只有2成左右,就一些很簡單的背誦知識。這個耍廢的狀態一直到正中來台南跟我們解題說話,老師一直說北部學生很猛,我模考成績也一般般(其實自己也不太在意),那時候才發現再不認真真的會考不上,因此11月之後才開始認真一波。10月我幾乎是在圖書館讀的,自己覺得很不喜歡,雖然有冷氣但是很不涼,然後我很不習慣讀書時身邊有陌生人,有一種綁手綁腳的感覺,例如;我常常會過敏但就不能在圖書館大聲擤鼻涕,就覺得很煩燥。
11月到年底:
幾乎所以東西都是這2個月準備完的,讀書的地方是系K館。以下的所有科目與寫考古都是同步進行:
材熱的部分就瘋狂複習,看熟筆記;然後就是細讀材導中譯本,反反覆覆大概看了3遍左右,配合題目發現自己不熟的地方,反正就是一直讀;物理想說自己底子還不錯,就看參考書的觀念然後做一些例題發現超難,之後就隨緣了;化學我是利用學校的糞課輕鬆讀,其實蠻多高中的知識,加上我是考指考的優勢就出來了,很多物化如果不要太難基本上都扛的住。考古的部分,因為我們有組讀書會規劃進度,每個禮拜都被進度追著跑真的超級累,但能在年底左右做完所有考古不錯,之後才有時間去做複習

2021年到考前;
那時候有點讀的太用力了,加上跨年玩了一下,一開始直接沒力。所以前兩個禮拜就是繼續複習,沒什麼新的進展。考前兩個禮拜覺得自己有點太廢,所以就寫了全部交大的考古練習手寫題,還有稍微看一下Smith材導中譯本。
各科細節
材熱:
我10月在複習材熱的時候,幾乎是忘光的狀態,而且認為自己的進度偏慢,所以我到考前是一直在翻筆記。題目的部分只有寫清、交、成的考古題和gaskell的習題,李正中老師發的題目是一題都沒碰,因為我相信「筆記至上」,只要觀念夠好就不用怕不會寫,而且老師上課也說過考試的時候是比穩定度,誰有穩穩地寫對中下程度的題目基本都會上,因為太難的題目也不是大家都會寫。但多做題目也是有好處的,做到不會的難題直接背起來,說不定就考出來了,但我沒多餘的時間。
「筆記至上」是我自己的取捨,不推薦你們用,還是多算題目最好。原因是我自己計算非常的爛,連2+4心算都可以算成8的那種,練習計算題的效率非常差。所以我習慣用「看」的,連微積分、工數這些計算題都只記觀念,計算留到考場裡再說,我覺得自己會寫最重要、觀念無敵,算錯的話算我衰。

材科:
材科其實就是一直背,能背多少背多少。首先是Callister中譯本,一開始看一定什麼都背不起來,接著看第二、第三遍就會慢慢找到重點在哪邊了。這本書只是基本,然後其他的東西要不要背就是看你自己,想比別人強就多背一點吧。 寫完成大考古時可能會覺得李正中教的材科沒用,因為成大只考Callisterc和很偏的內容,但你準備到台大或交大的題目時,就用的到老師上課的內容了。李老師的材科我完全沒有複習過,因為我覺得上課的觀念已經講的非常清楚,雖然很難但不需要硬背,因此不用再浪費時間,把時間留給一些需要背很多次才會記得的圖或數值。
最後就是Smith中譯本,我最後14天才看其實我覺得剛剛好,因為裡面有8成的內容在Callister應該已經記完了,如果還是很多不會的話表示沒救了。我有跟清大的朋友借原文書,但內容真的爆多而且很難,如果想追求卓越的人可以去看。
物化:
化學是看張晉,我大概11月期間掃過了一遍就沒再碰過了,最後一次看是考成大的早上6點。
物理是看大學物理精要,一開始有練裡面的力學習題,覺得自己超屌,但其實裡面的題目都太難了,考試根本不會考。而且後面的電磁學和近代物理超難,最後的方案就是把考古的題目弄懂,然後把所有公式抄下來瘋狂背,能記多少記多少。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