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所推甄上榜的學長姐在校成績都是10%左右,多益也很高分,甚至還去過交換和實習,而我的在校成績只有28%,導致我曾懷疑過自己真的適合研究所推甄嗎?後來事實證明,凡事不試試看怎麼知道!
3月我就報名了高點,但那時整個3月到5月我都在忙著準備ATCC商業競賽,所以真正開始念書已經是6月了,6至7月我都跟戰友們很認真的補習和念書,高點那時也提早替我安排撰寫研究所書審的進度,高點顧問甚至也給我許多建議與指導,7月初我便開始蒐集大學的經歷。8月時我因為參加青年大使的培訓,所以9月回國後才開始補上課進度,在這裡我想感謝劉邦老師,老師很照顧我,不管我有再多的問題他也總是有耐心的替我解答。
善用一目瞭然的標題+表格,才能讓教授一眼看見你!
以下分享我如何準備研究所書審:
一、自傳
內容不用鉅細靡遺,而是要寫得打動人心,能打動教授就先贏一半。再來,如果你的自傳有很多段落,建議每段下個小標,這樣不僅能讓教授對每一段有個基本輪廓,也可以讓你隨時提點自己哪些句子才是重點。
二、課業表現
包裝你的弱點,像我大二成績很差,大三才有明顯的進步,所以在資料上我就這麼寫「到了大三之後對於時間的分配更為上手,由班排中等名次上升至第4名,展現爆發力!」這樣教授就不會記得你大二成績不好,只會記得你是有爆發力的!至於成績的部分,教授更想知道你在不同的課程中培養了什麼能力。像我因為對行銷有興趣,所以我就寫下透過哪幾堂課開啟了我對行銷的熱忱,同時說明課堂中我實際做了什麼、學到什麼,再與後面的就讀動機一併呼應。
三、課外經驗
我自己的方法是按照STAR法則:Situation(發生什麼事)、Task(遇到什麼任務)、Action(做了什麼行動)、Result(結果如何)先把所有經歷整理好再仔細修改。課外經歷也可以當作人格特質的佐證,舉例來說,自傳中提到我有A、B、C三個特質,那在撰寫課外經歷前我就先把每件經歷分別歸類到前述提及的A、B、C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你的研究所書審有清楚的架構,也更能知道在每一項經歷中你強調的重點是什麼。
四、就讀動機
為什麼想念研究所?為什麼選擇這個系?為什麼選擇這間學校?我建議寫書審前先去瀏覽系所的官方網站,再去聽該所的招生說明會,或者說明會的粉專裡也會有很多的資訊,學長姐們都會很貼心地替你整理此系所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或是到底哪些事情才是教授們重視的,總之在寫這部分之前你必須先非常了解此系所有哪些特點正是你所需要的,就讀動機才會夠強烈。
五、讀書計畫
1. 短期計畫(研究所前) 我以想培養什麼能力帶出我該做哪些具體的行動,在這部份如果能把具體行動講的越詳細越好,更能說服別人你是真的有在認真做規劃的。
2. 中期計畫(研究所中) 這部分除了把碩士期間想修的課表詳列以外,還可以列出你想從事哪些課外活動加以培養哪些能力。
3. 長期計畫(畢業以後) 修完研究所課程後你打算再進修還是把所獲得的能力運用在哪些領域,最好能和就讀動機或自傳有相呼應。
面試方面,論知識量我肯定沒有別人厲害,所以我先上網看過所有關於面試的文章,把我認為可能會被問到的題目彙整好並想出自己的答法,我的想法是,準備100題不夠我就準備200題,總會有被我猜到的題目!最後我發現準備的越多不僅讓我對不同題目有更多想法,也讓我面試的時候更不緊張。例如:政大企研第二關的英文面試有問過時事題,我知道自己英文口說能力不好,況且有些時事我用中文可能都答不出來,所以便把所有我看到的時事都寫好英文的答法再全部背起來。面試當天,教授要我先自我介紹,再問我對於外送平台興起的看法,後者我沒準備到,但當下我也完全不緊張,而是直接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教授主要不是要看你英文多厲害,所以清楚的表達想法就可以了。
最後,準備考試真的很辛苦,很多時候會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對,面對讀書進度大幅落後的狀況下,我也曾質疑過把時間花在當下看來機會不高的研究所推甄上這樣對不對,但在準備研究所書審的過程中,我變得更了解自己,也感受到許多實質的進步,而這些都是努力走過備審環節才能獲得的,因此當時我覺得不管結果如何我都不後悔。所以,不要害怕努力會白費,因為你所做過的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讓你感受到前所無比的幸運,而只要越努力,真的就會越幸運!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所以害怕的時候就繼續做好該做的事,盡全力是為了不要讓未來的自己有機會後悔!祝福大家都可以有一個最好的結果,去到最想去的地方!
在高點高上的輔考下大家都能趕快上岸~選函授課程,上班之餘也能考到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