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升大學的時候就對法律系相當嚮往,但由於就讀自然組,在指考當年才決定轉考社會組,因此依照當時的成績進入了台大社會系就讀。因為先前沒有充分瞭解社會領域各學科確切的範疇與架構,所以在大學期間要去雙主修或轉法律系都是較為困難的,同時法律學院所開設的課程多有擋修亦或開放給外系學生的名額相當稀少。在大學即將畢業時,聽聞科法所這個選擇,可以作為研究所階段學習法律的途徑,同時也可以將我過去所累積的各種社會領域知識整合並運用於社會,因此決定報考科法所。以下將幾備考過程分為書審、筆試與口試三階段來分享。
‧書審:高點顧問指點迷津,寫出立體感與層次
書審準備對於我來說可能是最有壓力的,因為大學時期在校成績不佳,且少參與各種學術類型的活動,所以在初次撰寫時經常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要如何將自己的經歷撰寫成具有競爭力的書審資料。 在高點觀摩學長姐過去的書審資料後,我有了大致的方向,撰寫完初稿並與高點顧問討論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使我的書審資料在本身沒有太多素材可以撰寫的情況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內容,且具有立體感與層次,這也是我認為顧問對於書審準備有很大的幫助。
‧筆試:倚賴高點函授,強化法律專業
因為在大學期間其實沒有修過什麼法律學分,所以蠻依賴高點函授。其中我認為幫助最大的是韓台大老師的課程。綜觀過去科法所的案例分析考試,大部分的考題都直接與憲法內容有關,或牽涉到基本權互相衝突的問題。因此在憲法課程中,韓台大老師詳盡針對各個基本權之內涵、過去解釋與曾經出過的考題做講解,讓我在看到考題時可以很快地剖析問題核心與解題關鍵。
在同時有學校課業要準備的情況下,我將期中考與期末考前三週作為我準備考試的時間,其餘時間除了去學校上課外,都投入科法所筆試的準備中。期末考結束後空閒時間增加,除了原本函授課程,我從寒假開始加入英文的準備與案例分析歷屆試題的練習。
這裡特別要提到我與許多過去應考科法所學長姐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不應該將英文A視為第二順位做準備,原因在於觀察案例分析過去的考題可以發現,考試的範圍很廣且每年變化很大;相對而言,英文A題型固定,雖然每年難易度會有差異,但準備比較有方向。不過,我並不是說應該花更多時間準備英文,而是應該將英文視為必須拿到的分數,並將剩下多數時間投入較難準備的案例分析中。而我當時的作法是這樣的,寒假到考試這段時間,我每天的讀書時間為9:00-12:00、13:00-18:00、19:00-23:00。早上用來複習函授課程的內容,包含講義複習與練習題目。13:00-16:00進入英文的準備,包含歷屆試題的練習與檢討(文法整理、單字背誦),16:00-18:00進行案例分析歷屆試題的練習。19:00-23:00則選擇觀看函授課程或閱讀一些補充的文章。
最後,我認為挺重要也相對比較困難的部分,就是寫完的案例分析答案,最好找到一位法律系的朋友或同學幫你看看,請他們看一下法律邏輯上有沒有問題、審題上是否偏差。要特別強調的是,案例分析在作答上不需要寫得太過法律,反而應該是用前述基本權的內涵,或題中所牽涉的法律概念作為論述基礎,並用自己的話去闡述為什麼有這樣的邏輯推演。
面試:熟悉書審內容,模擬考題並寫好擬答
我首先將自己的書審資料重新審視一遍,並找到有可能會被問的問題並整理出來(自我介紹、為何在校成績不佳、未來研究所畢業的規劃),同時寫好理想的擬答。再來將研究計畫拿給目前就讀法研所的同學看,請他幫我提出教授有可能針對研究計畫提出的問題,這部分在口試過程中也對我幫助很大。最後則是調整好心態,我本身很容易緊張,雖然過去學習小提琴也有多年上台獨奏的經驗,但這些嘗試並沒有讓我完全克服容易緊張這件事,所以口試前的心態調整是很重要的!政大是個人面試,只要專注在自己的回答上就好;台大採取團體面試,我很不幸被分配到同組成員的經歷與回答都相當優秀的一組,在回答上難免顯得有點自信心不足。但我認為能完整回答完自己所準備的內容就好了,當下好好展現,其他的就交給老師去評判,畢竟最終成績還需要與筆試成績平均,並不是在同組中選人,所以也不必要太過擔心自己不如同組的其他成員。